检验医学院
大医首页 | 站点地图
本站搜索
Quick Menu
快速返回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教育教学 >> 课程简介 >> 正文

□ 浏览文章 【发布时间: 2014-05-30】  【点击数: 】 【字号: 】 【我要打印


输血与输血技术学

【课程名称】输血与输血技术学

【课程类型】专业课

【授课对象】医学检验专业

【课程代码】13101617

【学时学分】理论40学时,实验16学时,3学分

一、课程简介

本大纲适用于高等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从事输血工作的医务人员可作参考。本课程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内容包括免疫血液学、血型、血液成分制备、输血相关传染病、质量控制和有关输血领域一些基本实验技术等。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基本掌握有关输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结合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结合实际,在教学方法上除理论授课外,应注意采用演示、实验和讨论等多种灵活形式,以提高教学质量。

安排学时:56学时

学分:3学分

教材: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输血技术学》安万新主编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输血技术学的主要内容;

2.了解:人类血型发现的历史。

(二)教学内容

1.人类血型的发现

2.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型系统概述

第二章 免疫血液学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血型和血型系统的含义;血型抗原的化学本质;血型抗体的产生;血型抗体的血清学特性;

2.熟悉:血型系统的命名;血型抗原的免疫学性质;血型抗原的发育、分布和频率;体内红细胞破坏与补体的关系;影响体外血型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3.了解:血型抗原的生物学功能;补体在血站工作中的重要性;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形式及应用。

(二)教学内容

1.血型和血型系统

2.血型抗原

3.血型抗体

4.补体系统

5.抗原、抗体反应基础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血型;血型抗原的化学本质;血型抗体的产生;

2.教学难点:血型系统的命名;血型抗原的免疫学性质;影响体外血型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第三章 血型遗传学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掌握血型遗传的基本概念;血型群体遗传学;

2.熟悉:血型基因的遗传方式。

(二)教学内容

1.血型遗传学概述

2.血型的遗传方式

3.血型群体遗传学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血型群体遗传学;

2.教学难点:血型群体遗传学。

第四章 红细胞血型系统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 ABO血型系统的血型特点;抗原抗体情况;ABO基因;ABO亚型和变异型及ABO血型鉴定; Rh血型系统的抗原抗体情况;Rh基因和变异体;Rh血型鉴定;输血前检查的内容;

2.熟悉:Hh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基因和基因变异;ABO亚型和变异型及亚型的分型原则;Rh血型系统的发现和命名;常规和紧急情况下对血液的选择和发放程序;

3.了解:红细胞抗原的生物功能;其他血型系统如Lewis、MNSs、P、Lutheran、Kell、Duffy、Kidd、Diego及I和i血型系统。

(二)教学内容

1.Hh血型系统

2.ABO血型系统

3.Rh血型系统

4.其他血型系统

5.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输血前检查的内容;

2.教学难点:Rh血型系统;输血前检查的内容。

第五章 血清型和红细胞酶型

(一)目的与要求

1.自学:血清蛋白型的分类、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异型;主要红细胞酶型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

1.血清蛋白型

2.红细胞酶型

第六章 新生儿溶血病及其检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清学检查;

2.熟悉: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

3.了解: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

2.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与血清学检查

3.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与预防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清学检查;

2.教学难点: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清学检查。

第七章 白细胞血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HLA的基因结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HLA系统的抗体检测方法;HLA在医学上应用;

2.熟悉:HLA的分型命名;HLA遗传学与多态性;

3.了解: HLA分型方法;STR多态性医学应用。

(二)教学内容

1.HLA抗原分子结构和基因结构

2.MHC的生物学功能

3.HLA的分型命名;

4.HLA抗原在人体中的分布

5.HLA的遗传学与多态性

6.HLA分型技术

7.HLA抗体、抗体检测及抗体的交叉反应组

8.HLA在医学上的应用

9.STR与医学应用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HLA系统的抗体检测方法;HLA在医学上应用;

2.教学难点:HLA的分型命名;HLA遗传学与多态性;HLA系统的抗体检测方法。

第八章 血小板血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血小板血型抗原;血小板血型的临床意义;

2.熟悉:血小板血型系统的分类;血小板抗原抗体特性;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方法。

(二)教学内容

1.血小板血型抗原

2.血小板血型的临床意义

3.同种免疫与血小板输注

4.血小板血型抗原抗体检测方法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血小板血型抗原;血小板血型的临床意义;

2.教学难点:同种免疫与血小板输注。

第九章 血液成分制备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常见血液成分(如:红细胞悬液、滤白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低温冷冻保存红细胞和手工血小板等)的手工制备原理与方法;

2.熟悉全血采集、非常见血液成分(如:白细胞、年轻红细胞、脐带血)的制备方法;

3.了解血液成分制备所用仪器设备的原理、特点。

(二)教学内容

1.全血的采集

2.红细胞成分、血小板成分、白细胞制品、造血干细胞及非细胞成分的制备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常见血液成分的手工制备原理与方法;

2.教学难点:常见血液成分的手工制备原理与方法。

第十章 血液及其成分的保存、运输和领发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几种常用血液保存液的成分;血液及其成分的储存、运输条件;

2.了解:血液及其成分的发放程序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

1.全血、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血浆、冷沉淀、造血干细胞的保存

2.血液的冷冻保存

3.血液及其成分的领发和报废

4.血液贮存及运输的基本要求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血液及其成分的储存、运输条件;

2.教学难点:血液及其成分的发放程序及注意事项。

第十一章 输血相关传染病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输血相关HIV感染/AIDS诊断和预防;掌握输血相关病毒性肝炎诊断和预防;

2.了解:输血相关传染病的种类;输血相关HIV感染/AIDS种类、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治疗;了解其他输血相关疾病。

(二)教学内容

1.输血相关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控制

2.输血相关HIV感染/AIDS

3.输血相关病毒性肝炎

4.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的其他疾病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输血相关HIV感染/AIDS实验室诊断和预防;

2.教学难点:输血相关病毒性肝炎诊断和预防。

第十二章 质量控制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质量及质量管理有关的概念;全血、洗涤红细胞及单采血小板的特殊质控项目;成分离心机质量控制项目;采血、成分制备人员手细菌菌落检查标准;采血、成分分离室空气细菌菌落检查标准;紫外线灯紫外光强度检查标准;

2.熟悉:采血过程中和成分血制备规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熟悉误差、准确度、精密度的概念;储血设备质量控制项目;

3.了解:质量控制的意义;各种成分血的质控项目;实验室基本控制条件,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原辅材料质量控制;其他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净化台/室质量检查标准。

(二)教学内容

1.质量控制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2.采血及其成分血制备的质量控制

3.全血及成分血的质量控制

4.血液检测、原辅材料、仪器设备、工艺卫生的质量控制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全血、洗涤红细胞及单采血小板的特殊质控项目;成分离心机质量控制项目;采血、成分制备人员及空气菌落检查标准;

2.教学难点:质量控制基本概念。

第十章 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

(一)目的与要求

1.自学:血液和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基本要求;验证的一般原则;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去除方法的种类;血浆蛋白制品、血浆、血细胞制品的病毒灭活方法及其机制。

(二)教学内容

1.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基本要求

2. 血液和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验证

3.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去除方法的种类

4. 血浆蛋白制品、血浆、血细胞制品的病毒灭活方法及其机制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红细胞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实验

掌握ABO血型的正反定型技术及结果判定;MN、Rh血型的定型技术及结果判定;交叉配血的技术要点及试验中的常见问题的解决;

熟悉不规则抗体筛选的原理、技术要点和结果判断;

了解亚型鉴定技术。

2.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测(产前)

掌握新生儿溶血病产前免疫血清学检测的原理、方法、结果判定及临床意义。

3.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测(新生儿)

掌握ABO或Rh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标本的血清学检查原理、方法、结果判定及临床意义。

4.血液成分制备实验(血液中心见习)

熟悉血液成分制备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熟悉血液中心采供血流程。

四、教学时数分配

(一)理论课学时分配

内容

学时数

绪论

1

免疫血液学基础

2

血型遗传学

1

红细胞血型

8

新生儿溶血病及其检测

2

白细胞血型

8

血小板血型

4

血液成分制备

4

血液及其成分的保存、运输和领发

2

输血相关传染病

4

质量控制

4

总学时

40

(二)实验课学时分配

实验内容

学时数

实验类型

红细胞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实验

4

设计性试验

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测(产前)

4

综合性试验

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测(新生儿)

4

综合性试验

血液成分制备实验(血液中心见习)

4

演示性试验

总学时

16

五、执行大纲的有关说明

1.本大纲按照高等医药院校协编教材《输血技术学》第2版编写,该书由安万新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2.根据培养学生“三基三严”的基本要求,对临床常用、必用的知识重点学习。

3.教师在授课中可根据本专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酌情取舍,以便体现我校与时俱进的特色。

4.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适当介绍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

5.思考题:

1)简述ABO血型系统A抗原和Rh血型系统D抗原引起的临床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免疫机理有何不同?

2)简述ABO血型抗原的生化本质。

3)简要说明Rh(D)阴性形成的一般、特殊分子机制。

4)简述交叉配血试验的主要内容。

5)简述聚凝胺法交叉配血的实验原理。

6)简述经典抗人球蛋白试验的基本原理。

7)简述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

8)简述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PRA)内容及其作用。

9)简述血小板保存和运输的要求。

10)对疑为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血标本应进行哪些血清学试验?

11)制备少白细胞红细胞的方法有哪些?简述其制备原理。

12)简述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

13)简述质量控制的意义。

编辑:赵岩

Copyright (C) Since 2013, 大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
Designed by network center of DMU.Total Visits:

地址: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邮编:116044   电话:0411-86110382